隨著飲食與生活習慣改變,罹患心血管疾病的人數有增無減,患病年齡不斷往下探,根據衛生署統計110年國人十大死因,心臟疾病高居第二名,去年度約有21852多人死於心臟疾病。
其中,男性的數目又比女性多,不過許多女性發病在停經之後,因年齡較高,又常合併糖尿病、高膽固醇等一起發生,所以症狀往往較為嚴重。
醫師進一步指出,三高問題會讓心肌梗塞、主動脈剝離等心血管疾病風險大增。據衛生福利部統計,18歲以上之國人,有高血壓問題者就占了25.82%,高血脂比例高達21.63%,高血糖則約9.82%(糖尿病總人數已超過兩百多萬人)。
三高就像潛藏在身體裡的不定時炸彈,若長期忽略不加以追蹤、控制,恐怕數年內將引發嚴重的心血管疾病。相反的,若能積極控制好任何一項健康的危險因子,心血管疾病發生率也會大幅降低。
心血管疾病風險因子,您符合幾項?
□ 肥胖 (BMI>24; 男性腰圍>90cm; 女性>80cm)
□ 三高 (高血壓、高血糖、高血脂)
□ 年齡40歲以上
□ 缺乏運動
□ 抽菸
□ 常飲酒
□ 生活工作壓力大
□ 心血管家族病史
心血管疾病往往在不知不覺中侵襲健康,等發病時才知道自己原來有相關問題,想要遠離心血管疾病,需從日常生活及飲食中做起:
1. 規律運動:
每天至少運動30分鐘,高齡銀髮族可採取較緩和、不傷膝蓋的健走、騎腳踏車、游泳等運動,持之以恆能增加骨質密度、強健肌肉,達到控制BMI,避免內臟脂肪增加的目標。

2. 均衡飲食:
除了戒菸、理性飲酒外,日常飲食建議要多樣化,注重攝取蔬菜、水果、全穀類、低脂肪乳製品等食物,減少高脂肪、高鹽、高糖食物的攝取,以白開水代替含糖飲料,烹調上多蒸煮、川燙,減少油炸食物。
3. 充分休息、紓壓:
晚上11點以前就寢,睡前3小時不進食,不看3C,避免影響睡眠。選擇屬於自己的充電方式,疲勞、倦怠時可透過運動、聽音樂、唱歌、和朋友聚會等自己喜歡的方法充電,維護身心平衡。
五大護心檢查
透過定期健康檢查,了解並追蹤心血管健康,才能及早發現潛在問題,及早控制及管理。相關的心血管檢查項目包括:
1.血液常規檢查
除了定期定時量測血壓,還可透過基本的抽血檢查,了解血脂及血糖的變化,若空腹抽血報告中:
● LDL膽固醇(低密度脂蛋白)高於140mg/dl
● HDL膽固醇(高密度脂蛋白)低於40mg/dl
● 中性脂肪(TG)高於150mg/dl
三個項目中只要有一項不正常,就必須提高警覺。而血糖過高會對心血管系統造成傷害,據統計,糖尿病患者心肌梗塞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3~5倍,必須特別關注及控制。
2.心臟超音波
了解心臟是否擴大、瓣膜異常、心肌梗塞或有腫瘤。
3.心電圖
有助評估是否有心律不整、心臟肥大、瓣膜疾患、先天性心臟病、心肌梗塞等問題。
4.血壓脈波檢查(動脈硬度評估)(PWV)(ABI)
檢測血管年齡,分析四肢動脈硬度、狹窄與阻塞狀況及動脈硬化指數。
5.心臟冠狀動脈電腦斷層檢查
可完整呈現心臟冠狀動脈硬化程度,提前預估冠狀動脈心臟病的發生機率及動脈狹窄程度。
現代人外食比率高、工作忙碌、缺乏運動,若三餐或消夜又常吃高熱量、高膽固醇的食物,就很可能年紀輕輕就出現三高問題。為遠離三高及心血管疾病的威脅, 平時除了採高纖、低糖、低油、少鹽的飲食,戒菸酒,養成規律運動的好習慣外, 每年定期接受健康檢查,並積極配合醫師改善各項危險因子非常重要,關注心血管健康,就從現在開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