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jpg)
每年年節期間是大家飲食管理最容易鬆懈的時候,年後慢性腎臟病、尿酸過高、痛風的看診人數增加,檢查後腎功能指數也一片滿江紅。今年春節假期較長,醫師特別提醒民眾開工後不僅要收心,還要注意找回均衡的飲食模式,以免新年健康指數就紅通通。
95%民眾腎功能異常不自知
在台灣有高達12%的民眾罹患程度不等的慢性腎臟病,洗腎人數更飆破9萬大關,盛行率為全球之冠,最可怕的是,高達95%的民眾不知道自己腎功能已出現問題。
慢性腎臟病的原因有哪些?
慢性腎臟病發生的原因包括:高血壓、高血糖、高血脂、高尿酸、長期服用藥物、酗酒、肥胖、有家族腎臟病史等。初期慢性腎臟病大多無症狀,等出現手腳水腫、倦怠感、貧血、小便異常時,腎功能已受損較嚴重。
且肥胖、高血壓、高血脂會引起腎硬化症,腎硬化症又會使三高等問題加劇,所謂「心/腎關聯」,因兩者之間密切相關,所以腎功能下降也成為心肌梗塞、腦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重大危險因子,會加速心血管疾病發生。
出現相關症狀應立即檢查
醫師指出,今年春節假期較長,民眾聚餐機會多,若常食用中藥、大骨、海鮮等熬煮的火鍋,難免普林、鉀含量偏高,攝取過多會造成尿酸控制不良;此外,蛋白質攝取過量對慢性腎臟病的患者而言也是一大負擔,需特別小心,若發現以下症狀,最好就醫檢查:
-
小便起泡:泡泡不易消失,代表有蛋白尿。
-
血尿:血尿可能與腎臟病有關,尤其發燒的第二天出現血尿更要提高警覺。
-
夜尿多尿:腎臟對尿的濃縮功能減弱,使尿量與次數增加,夜間頻尿得上好幾次廁所。
除了注意相關症狀、定期檢查外,醫師也特別分享日常飲食3要點,幫助大家緩解及遠離腎功能損害:
1. 減鹽
為排出體內過剩的鹽分,會增加腎絲球及腎小管的負擔,並引起高血壓,導致腎功能提早衰退。鹽分攝取請儘可能限制在基準值內,建議每日攝取量應低於6gm。
2. 限制蛋白質
蛋白質攝取過多會使尿素氮過剩,會增加腎絲球體負擔,使腎功能下降,增加體內老廢物質沉積而引起尿毒症。除了注意別過量攝取外,還要儘量選擇「優質蛋白質」的肉、魚、蛋、牛乳、乳製品等動物蛋白質。
3. 熱量管理
腎功能不佳的民眾還要注意每天熱攝量取,可依照:【標準體重x25-35kcal/日】之公式來計算調整一天的熱量攝取。
把握以上三個飲食基本要點,已經有腎功能問題的民眾,最好跟醫師或專業營養師諮詢討論日常飲食,希望能幫助大家掌握腎利人生,吃得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