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頂端
輝雄診所圖片

健康管理

Health adviser

home首頁>健康管理>肝膽腸胃>僅兩成有家族史!大腸癌年輕化 定期檢查不可少

僅兩成有家族史!大腸癌年輕化 定期檢查不可少


34歲的羽球國手周天成今年傳出捷報,順利拿下泰國羽球大師賽冠軍獎盃! 能有如今的成果,實屬不易,因為去年他接受定期健康檢查,突然發現罹患大腸癌,好在是初期,尚未擴散,接受內視鏡手術治療後,成功克服癌症與低潮,迎來球壇生涯的高峰。



初期無症狀 健檢及時發現

醫師指出,早期大腸癌幾乎沒有症狀,不易被發覺,等出現血便、排便習慣或糞便型態改變、腹痛、體重減輕等症狀,可能已錯失早期治療的先機。

 

在過去,大腸癌一直被視為是中、老年人的專利,然而近年來,患者年輕化的趨勢日漸明顯。原因包括年輕人通常飲食不規律,偏好高糖、高脂肪食物,蔬果攝取量不足。此外,缺乏運動、生活壓力大、過度肥胖也是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因素。


再者,年輕的大腸癌患者,比較少像中高齡族群有定期檢查的習慣,通常都是症狀出現才就醫,因此發現時的期別往往比較晚期。像羽球冠軍周天成就是有定期健檢的概念,才得以在早期遏止癌細胞的威脅。


年輕型大腸癌  僅兩成有家族史

「年輕型大腸癌」是指50歲以下發病的患者,大約占所有大腸直腸癌的10%,本院接受大腸鏡檢查的民眾中,亦不乏青壯年即發現大腸癌的個案。醫學研究指出,年輕型大腸癌僅約20%與基因遺傳有關,其他發生的機轉仍不清楚,可能原因包括飲食與生活習慣。

 

不過羽球國手周天成,余天的女兒余苑綺也是在31歲時發現罹癌,這兩位平時都很注重生活與飲食健康,無菸酒嗜好、熱愛運動,可見即使無不良習慣、無家族史,都不能排除大腸癌發生的可能性,最好的方法還是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,制病機先,防患於未然。


臨床研究統計,零期大腸癌治癒率幾近100%,第一期治療後五年存活率也有90%~95%,第二期五年存活率為70~80%,第三期就降到約60%,第四期僅剩不到20%,所以早期大腸癌的治癒率是很高的。


定期糞便潛血檢查

目前針對五十歲以上民眾,政府補助每兩年一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。檢查出陽性不一定代表罹癌; 陰性也不能百分百保證沒癌,但是陽性必須進一步接受大腸內視鏡檢查。


據醫學臨床統計,國人平均每兩個糞便潛血陽性,就有一個長腺瘤性瘜肉,每20個陽性,就有一個是大腸癌。


 

哪種瘜肉癌化風險高?

大腸癌大多由瘜肉變成,常見的大腸瘜肉包括「增生性瘜肉」、「發炎性瘜肉」以及「腺瘤性瘜肉」。前兩者不具癌化風險,可以不用切除,但最後一種「腺瘤性瘜肉」可說是大腸癌的前身,放越久,轉成癌症的機率越高,一旦檢查發現多半會以內視鏡直接切除,如果瘜肉太大或侵犯到黏膜下層組織時,則須另外安排手術切除治療。


一般腺瘤性瘜肉(腺瘤)癌化時間可能需要5至10年不等,但有一種腺瘤合併有「凹陷型黏膜病變」,癌化速度不僅更快速,癌細胞還可能會侵犯黏膜下層的淋巴和微血管而轉移出去,十分危險,且這種凹陷型黏膜病變的腺瘤相較於一般瘜肉更不容易發現,必須仰賴檢查前清腸是否乾淨、檢查醫師的經驗、內視鏡的放大加NBI(窄頻電子染色)功能多管齊下,才能早期發現。


無論是否高危險群 都需定期檢查

五十歲以上、有大腸癌家族病史、嗜菸酒、肥胖、糖尿病、缺乏運動、愛吃燒烤、漢堡炸雞等搞脂肪性食物,都是大腸癌的高危險群,需特別提高警覺。


但非高危險群或年輕的民眾也不能掉以輕心,因為有一定比例的患者發病原因不明,即使飲食及生活型態都很健康,也無法完全排除大腸癌的威脅。建議無論有沒有出現不適症狀,都為自己定期安排相關檢查,檢視腸胃道健康。才能遠離大腸癌,腸保健康。



預約服務CTA LINE CTA